相濡以沫这个成语很自然就让人联想起相互扶持、恩爱万分的爷爷奶奶。实际上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恩爱了一辈子的夫妻,更能比喻人们在困难的环境里,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,延续生活的希望。它称赞的不仅仅是坚贞不渝的爱情。
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?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,有一位叫庄周的哲学家,也就是后来人称庄子的大学者。有一天,他见到一处泉水干涸了,两条躺在泉边的鱼儿正相互吐着沫,润湿对方。原来鱼是不能离开水太久的,它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求生的本能。
就在别人纷纷赞叹鱼儿之间相互扶持的行为,认为这种不离不弃的感情十分值得颂扬时,庄子却说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(xǔ)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?与其誉尧而非桀也,不如两忘而化其道。”
他认为鱼的行为完全是因为泉水枯竭,被逼才这样做的。难道辛苦地吐沫会比在江河湖海中自在游弋(yì)更舒服吗?有这种看法的人,就像是称赞尧是明君,而桀是昏君一样。其实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,都是鱼为了生存自然而然做出的事情。
明白了吗?相濡以沫其实是一个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成语,它只是形容人们在特定环境里相互扶持的行为。
我曾听说过相濡以沫,但是我却在《最受中学生欢迎的100篇哲理故事》中看到了一篇文章叫相濡以血,于是我怀揣着好奇之心阅读了这篇文章。
文章主要写了几位探险家到荒岛上,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,它们是靠吸其它动物的血来维持生命的动物。它们只要三天不吸血就会死去,蝙蝠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,会把自己的鲜血给予没有进食的伙伴。这样一来,被挽救的生命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来用自己的鲜血来这笔情债。
这个答案很多人都没想到。我们通常认为动物界中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,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。这些吸血蝙蝠之所以能够生存壮大,它们颠覆了丛林法则,在朋友处于危难关头,选择了其它动物无法做到的相濡以血。
人生在世,其实也是生活在一个个集体当中,也无可避免要遭遇这样的危机。在一个衰败的集体中,人们有两种选择:一是继续生活在这个集体中,二是选择明哲保身。这两种方法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二种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集体当中只知道一昧地索取,不付出。如果大家在危难时团结一心,守望相助,也许我们就会发现危机并不可怕,未来是那么美好。
在危难中选择相濡以血,是一种勇气,更是一种智慧。因为这是一个集体是否能够渡过难关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。
六年级:徐焱松
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